Vint Cerf 互聯網之父、TCP/IP發明人
為什么部署IPv6
2011年起,從ICANN(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和IANA(互聯網號碼分配機構)層面上來講,已經沒有可分配的IPv4地址了。
個別地區的地址注冊機構仍有一些IPv4地址,但幾乎也都消耗殆盡。在2011~2012年左右,我以為大家都意識到了IP地址耗盡這個顯而易見的問題。
下一步,重要的是讓互聯網中所有的路由器和邊緣設備,筆記本電腦、臺式機和平板電腦等,都具有IPv6功能。
然而對于從IPv4轉移到IPv6,卻仍有大量反對的聲音,其中很大一部分挑戰是讓電信運營商愿意啟動對IPv6的支持。相比IPv4,IPv6路由變得更大,運營商可能不得不購買具有更大內存的新設備。
我曾經以為,1996年互聯網已經開始推進IPv6,到2021年IPv6的部署應該早已完成,但實際上并沒有。
而現在,不管人們是否愿意,已經到了必須全面推進IPv6部署的時刻。隨著IPv4地址空間耗盡,購買一個IP地址可能需要花費10~20美元的價格,使用IPv4的成本會很大。
而使用IPv6則會極大地降低成本,至少在互聯網被其他可能性替代之前,IPv6可以提供充足的地址空間,用以支撐互聯網體系的運轉。
“如果1970~1980年代,當我還在DARPA(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時,但凡我有一些商業頭腦,我應該做的就是在IPv4地址空間中為自己留出‘/8’,到現在這將值得一大筆錢,我的退休金問題也將會徹底解決?!?/font>
——Vint Cerf
確?;ゲ僮餍院桶踩煽?/strong>
部署IPv6的過程一定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無論我們做多少測試,都要從真實規模部署使用IPv6開始,才能在實施過程中發現切實存在的問題。
我們要尋求完整的互操作性,同時確保安全可控。
可能有人會認為,IPv6理應更安全。但實際上,從協議本身來看,IPv6可能并不比IPv4的架構更安全,兩者密鑰生成、分發和共享的機制非常相似,并無本質區別。
當然,IPv6也擁有安全模式,但需要連接的雙方都同意并支持。在此情況下,要么必須接受安全請求并執行安全協議,要么因為無法執行安全協議而中斷連接。
由于攻擊可能發生在不同的層級,沒有哪一個層級可以覆蓋所有的防御。因此,考慮到各種安全因素,我贊成使用端到端加密和多層級架構。
此外,我支持IPv6 Ready Logo[1]等標準化測試認證工作,不僅可以驗證產品IPv6協議實現是否符合規范,還能確保多廠商產品之間的互操作性。
我們知道,美國國防部(DoD)、美國國土安全部(DHS)等部門會安排舉辦多種形式的黑客馬拉松(Hackathon)比賽,讓人們去發現各種信息系統執行中的錯誤,尋找安全漏洞并修復。在IPv6部署中,我建議也開展這類活動,獎勵發現問題和漏洞的工程師們。
“黑客馬拉松(Hackathon)興起時,香檳是一種常見的獎勵。那么在IPv6安全領域,只要成功發現TCP/IP協議配置的漏洞,也應該為此開一瓶香檳慶祝?!?/font>
——Vint Cerf
向純IPv6邁進
在當前的IPv6推進中,最核心的訴求是實現純IPv6(IPv6 Only)。如果無法實現純IPv6,IPv6能力就無從談起。當所有的網管系統、安全系統、監控系統,以及所有的終端應用程序,都可以在IPv6上運行,才能代表該網絡具備了支持IPv6的能力。
當然,純IPv6并不意味著IPv4的消失,我們仍然需要能夠處理IPv4。不過,具備IPv6能力的標志,將從“IPv4為主IPv6為輔”轉變為“IPv6為主IPv4為輔”,以應對全球范圍內還未完全部署IPv6的情況。這種轉變將是互聯網發展的里程碑之一。
IPv6之路任重而道遠,請允許我重申對IPv6規模部署的一貫支持。請擁抱IPv6吧。
*注:[1]IPv6 Ready Logo是由全球IPv6論壇發起的,面向全球網絡路由交換、終端以及網絡安全產品等實施的國際測試認證。
本文根據互聯網之父、TCP/IP發明人、全球IPv6互聯網名人堂入選者Vint Cerf在2021全球IPv6下一代互聯網峰會上的講話整理,未經本人確認。
整理:項陽
特別聲明: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