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吉林省“十四五”教育發展規劃》。文件提出,到2035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建成教育強省。實現各級各類教育縱向銜接、橫向溝通,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協調發展,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職前教育和職后教育、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相互融合,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密切配合、良性互動,形成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
文件要求加快教育數字化轉型,推進“互聯網+教育”發展。具體涉及五部分內容,包括: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數字教育資源和服務供給、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推進教育大數據建設與應用、強化教育系統網絡與信息安全,詳情一起來看——
加快教育數字化轉型,推進“互聯網+教育”發展
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豐富優質數字教育資源,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優化教育大數據治理,積極發展“互聯網+教育”,夯實教育高質量發展基礎,推動教育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支撐引領教育改革發展。
?。ㄒ唬┩七M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將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新基建的重要內容,加快構建結構優化、集約高效、安全可靠的教育新型基礎設施體系。
加快建設省級教育專網,統一管理網絡地址、域名和用戶,實現所有學校接入快速穩定、綠色安全的互聯網。
全面改善學校網絡接入條件,加快推進5G與校園網的深度融合,按需擴大學校出口帶寬,實現中小學固定寬帶網絡萬兆到縣、千兆到校、百兆到班,有條件的學校實現無線網絡全覆蓋。
深入推進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IPv6、虛擬現實等技術在教育領域的規模部署和應用,提升教育服務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
推進“數字校園規范建設行動”,加快建設和完善各級各類學校智能化教學終端設施設備,形成以智能教室、智能實驗室、虛擬仿真實訓室等為核心的智能學習場所體系。
?。ǘ﹥灮瘮底纸逃Y源和服務供給。
完善吉林省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探索吉林特色數字教育資源開發,建設各級各類教育線上線下融合示范課程,推進教育專用資源與社會資源整合利用,提升優質數字教育資源服務供給能力。
推動省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與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實現互聯互通,深化普及網絡學習空間應用,為師生提供智能化、精準化教育教學服務。
建立健全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推動優質資源向農村、邊遠、民族地區延伸。
推進“互聯網+教育”城鄉學校結對幫扶工作,通過“直播課堂”、“名師課堂”、“雙師課堂”等形式,助力農村薄弱學校開齊開足開好規定課程。
深入實施戰略型緊缺人才培養教學資源儲備計劃,推進重點領域教學資源建設。
?。ㄈ┩七M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探索“互聯網+”條件下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動教與學方式變革,普及新技術支持下的混合式、合作式、體驗式、探究式等教學方式,支持差異化的“教”和個性化的“學”。
落實線上線下教學融合發展計劃,鼓勵有條件的學校探索優化教學組織方式,推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
積極發展基于在線教育的“翻轉課堂”,推動教育教學方式由“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構建新型師生關系。
繼續實施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推進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推動虛擬教研室建設,開展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全員培訓,提高教師在線授課、網絡教研、操作實踐等基礎能力。
將編程教育、人工智能普及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體系,提升中小學生數字技能和信息素養。開展智慧教育示范區、智慧教育示范校、“三個課堂”建設與應用示范區培育遴選工作。
(四)推進教育大數據建設與應用。
構建基于教育統計和教育評價的全省教育數據治理和服務體系,推動全省教育數據逐步實現“一數一源”。
建設“互聯網+教育”大平臺,深度整合教育信息系統,實行統一的教育基礎數據標準和業務標準,推進數據的規范采集、匯總、分析和服務,形成豐富、準確、可信的教育數據底座,加速教育治理數字化轉型。
探索利用智能技術建立多維、精準的學生數字檔案,全面記錄學生學習實踐經歷,推動學生數字檔案在評價中的應用。
探索開展基于大數據的教學評價創新實踐,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采集、識別、跟蹤、監測教與學全過程,開展多元化、過程性評價,使教育教學更加全面、立體、客觀、有效。
建成教育趨勢發展監測平臺,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提供標準化、精準化、智能化的科學決策服務。
?。ㄎ澹娀逃到y網絡與信息安全。
健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統籌協調的領導體制,落實黨委(黨組)網絡安全責任制,強化網絡安全監督檢查。
完善教育系統網絡資產數據庫,落實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保障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
推進教育系統軟件正版化工作,推動可信教育數字身份認證與密碼應用支持服務體系建設,提升教育信息化自主可控能力。
建立健全網絡安全態勢感知體系,加強教育網絡安全監測、預警和態勢分析,實現對重點信息系統(網站)實時監測。完善網絡安全事件應急預案,提升應急管理水平。
加強教育數據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按照最小夠用、分級保護、安全合規的原則,保障個人信息和重要數據安全。
加強網絡安全宣傳教育、專題培訓、攻防演練,全面提高網絡安全防范意識、防護水平和處置能力。
對應還將實施十大重點工程之一的“教育信息化推進工程”,落實相關8個項目,詳情如下——
教育信息化推進工程
1.基礎教育信息化助推項目。完善吉林省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提升數字教育資源供給和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建立中小學優質在線開放課程資源體系和運行機制,面向脫貧地區、薄弱學校精準推送。
2.職業教育信息化賦能項目。指導職業學校系統設計學校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重點建設一批職業教育信息化標桿學校,推進省市校三級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與應用,遴選建設一批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在線精品課程。
3.髙校智能學習體系建設推進項目。重點支持咼校建設一批咼質量暴課、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線上培訓項目,推進高校大容量智能教學資源建設,加快建設在線智能教室、智能實驗室等智能學習空間。
4.智慧教育創新推廣項目。支持建設一批智慧教育示范區,推進中小學校、職業學校、高等學校等建設一批智慧教育示范校,推動智慧教育創新發展。
5.“互聯網+教育”大平臺建設項目。深度整合教育信息系統,建立不同粒度、不同主題、不同維度的基礎數據庫,構建多級學情、教情信息數據庫,實現全省中小學生學業評價數據分析,幫助教師精準備課、精準講評、精準教研。
6.“互聯網+教育”城鄉學校結對幫扶項目。支持一批城鄉義務教育學校通過互聯網開展結對幫扶,為結對幫扶學校配備信息化設備或數字資源,借助“直播課堂”、“名師課堂”、“雙師課堂”等形式,幫助鄉村薄弱學校開齊開足開好規定課程。
7.教育網絡與信息安全提升項目。建設省級教育系統網絡安全工作管理平臺,健全網絡安全態勢感知與預警機制,落實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和密碼保護要求,強化網絡安全教育培訓,構建全省教育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加強教育數據安全和師生個人信息保護。
8.吉林省國家通用語言能力評測與提升項目。依托智能語音技術建設國家通用語言教學與評測系統,開展智能化語言教學、培訓和評測,提升國家通用語言運用能力。
文件來源:吉林省人民政府,本文由教育信息化資訊(ID:gxxxhzx)編輯整理。